【他們沒有敵人 | 盧斯達 on Patreon】
美國換了政府,支持者都說,沒有特朗普的大開大合,更好聯絡歐洲抵制中國。這事沒那麼簡單。例如法國就很反覆,他們一方面通過「反華為法」,一方面總統馬克龍則在一智庫表示,歐洲不應加入美國陣線反華,否則後果嚴重。
為甚麼不斷強調多邊主義的拜登上場,反而變得反覆?特朗普對北約不友善的時候,馬克龍反而呼籲美國要聯合歐洲。他們說話永遠都是正言若反,中國首先是他們隔空過招的話題。拜登上場,就是不想耗盡美國的力氣去制衡中國,前面的貿易戰就落得毀譽參半的評價。戰爭最好的情況是因糧於敵,次好則因糧於友。聯盟就是用別人的力氣去打仗。歐洲人沒有因為表面慈眉善目的拜登上場,就願意衝入美國的懷抱,裡面的意思很明顯:不要認為說幾句人權民主的漂亮話就想拿我們做肉盾,如果美國沒有出高價,他們可以跟中國做朋友,中國人在包廂外等著呢。
中國沒出高價,他們就找美國談回民主人權。美國也是。布林肯跟中國通電,說支持新疆西藏香港人權,但也願意跟中國合作,中國人也了解這是叫價話術,支持你的人權,就是賣這些地方永遠在選項裡。把疆藏香港的人權提上檯面,就是說只要中國對美國在某些議程讓步,這些敏感議程我可以不談。
定錨術就像廣東話說的開天殺價,落地還錢,用其他議程達成主要議題的方便。法國總統反對公開反華,但國家還是會戰略性反華;美國會反華,但希望用冷戰式的搖控方式,用別人的資源在別的地方打;中國強調各個議程是自己的主權範圍,不容討論,但其實也是可以討論,只是告訴你,他不滿意你現階段的價。
歐洲人終究是幸福的,因為世上凡有強權衝突,他們就有人報價。大戰把歐洲打爛,美國為防止蘇聯令歐洲變紅,就搞馬歇爾計劃大撤幣,西歐陸續靠著帝國主義外國勢力的接濟,建起了左翼傾心不已的福利主義社會。能夠建起這樣的社會主義民主國度,要感謝美國,也要感謝蘇聯。戰後歐洲雖然長期在兩大強權大打核戰的陰影之中,但終究還是獲利的,毀的只是東邊。只要有衝突,外面的資源就會湧入西歐,他們是很懂得被統戰和受身的藝術。馬歇爾計劃令西歐重新崛起,而沒有徹底成為美國的附庸,又可東抗蘇聯,可說是近一百年來比較成功的政治博弈。西歐那麼多左膠,社會環境有多好就很容易想像。香港多左膠,都是因為以前環境好;現在沒那麼多,當然不是我們的功勞,而是水退了自然沒那種生境。
西歐了解自己雖然不能爭第一,但起碼有其他人墊底;手上有安理會的一票、帝國時代留下的網絡、有以前留下的核武和高科技軍事技術,總可以換個門庭清淨,歲月靜好。至於上面提到的新疆、西藏和香港,就是冷戰年代的柬埔寨、越南或者東歐,是準備焦土的,只是用來消耗蘇聯間諜和軍事經費的誘餌。
歐洲看到有這些地方在,衝突一定不會來到自己家門,只要把華為清除出去就好,反對華為他們是跟機,但不是做頭,領頭的是美國,帳也會算在美國頭上。在越南柬埔寨這類衝突地帶之後,還有五眼中的幾個國家擋著。不知道他們之間是統一行動還是出於默契,但都一齊開門收香港難民。這裡有澳洲、英國、加拿大,美國自己則可能會放寬。有英聯邦系的國家做半套的反華,西歐可以等到最後一刻才現真身,畢竟中國的錢花慣了,不好翻臉;
有人說根據歷史,德國永遠站錯邊、法國永遠最先投降,但到西歐真被判定站錯邊、沒骨氣的那天,現在的領導人早就退休甚至入土為安,看不到聽不著,這便是民主的好處;美國不會跟西歐計較,這是西歐的福份。
至於中國,反感是反感外人試圖將自己的邊緣地帶焦土化,但為了堵截這個趨勢,他們也要準備給外國敲詐,換回對方尊重自己的「核心利益」。何況中國人也不是傻的,他們不會像我們一樣,看到拜登上場,就判定事情,事情永遠都在變化之中,任何一個時刻出了差錯,整盤棋都可以急轉直下。特朗普一開始親中到不得了,之後的變化,他們還尤有餘悸。美國定性中國是「激烈競爭」對手,不必衝突,中國也不會鬆一口氣,他們太懂得國家是狡滑的,毛澤東也在蔣介石面前高喊過蔣委員長萬歲。
如果你是中國政權,你都會防範拜登的「特朗普時刻」,也就是他突然翻臉的時候,不能毫無準備。歐洲沒把拜登當好朋友,中國也不會,你也不會,但同樣的,他們也沒有敵人。在他們的世界,說朋友或者敵人都是幼稚的概念。我明白看戲要投入才過癮,但問題我們不是看戲的。連社會賢達最看不起的另類消息工廠老闆郭X貴都轉了風向要去遊說拜登政府,他倒是十分狡猾功利的。
patreon https://www.patreon.com/lewisdada